College of Agronomy and Horticulture

当前位置: 首页>>学院要闻>>正文

别样“六一”践初心|东皇村上演“实践课堂”:村书记束和平与农林学子共话乡村振兴青春答卷

文章来源:
农学园艺学院
发布时间:点击次数:

当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邂逅“乡村振兴”大课堂,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学院师生用一场“接地气、冒热气、扬正气”的实践教育,交出了新时代青年对“强农兴农”的青春答卷。6月1日,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师生赴丹阳延陵镇东皇村,在村书记束和平的带领下,开启了一场“乡土情怀与现代农业”交融的实践课堂。

史馆忆初心:三代人的“种地哲学”解码乡村振兴

“同学们,这张1978年的老照片里,东皇村人还在用扁担挑水抗旱;而这张2024年的航拍图,我们的智慧农田已经用上了5G监测系统。”在东皇村村史馆,束书记以“黑土地上的守望者”为题,用三代人的奋斗史诠释“乡村振兴是干出来的”。他指着展柜里泛黄的土地承包合同、省级示范合作社奖牌动情地说:“从‘盐碱地’到‘吨粮田’,东皇村的密码就八个字——脚踏实地、接续奋斗。”

当讲到村集体出资送“农二代”赴日研修智能农机时,束书记突然提高声调:“农业现代化不是抛弃传统,而是让会开拖拉机的手也能玩转无人机!就像你们学的《作物栽培》课,既要懂‘锄头怎么挥’,更要知‘芯片怎么用’!”学生吴东阳在笔记中写道:“原来儿童节不只是回忆童年,更是思考如何用科技守护土地。”

合作社里见真章:新农人上演“人机共舞”创业记

走出村史馆,束书记带着师生直奔合作社。在村集体合作社的智能农机库,无人插秧机、植保无人机、北斗导航拖拉机等“钢铁侠”列队迎客。“这台插秧机搭载AI摄像头,能自动识别秧苗密度,株距误差控制在1厘米内。”技术员现场演示时,大屏幕上的土壤湿度、虫情预警数据实时跳动,引得学子们连连惊叹。

“过去插秧要弓着腰退着走,现在动动手指就能种田。”束和平轻抚着农机方向盘,转身对学子们说:“但机器再聪明,也得靠懂技术、爱农村的人来操作。你们就是未来农业的‘最强大脑’!”学生高瑜杰感慨:“原来儿童节可以这样过——在田野里看见未来,在农机旁读懂使命。”

实践寄语:把青春写在希望的田野上

活动尾声,束书记向师生发出邀请:“过几天来种‘试验田’,秋收时用你们的产量数据‘验收’!”学院带队教师赵艳岭表示,此次活动是《作物栽培》课程思政的生动实践:“我们把课堂搬到村里,让学生们在乡土中国深处理解乡村振兴,在农机轰鸣中读懂强农兴农使命。”

这场跨越村史与未来的对话,不仅让师生们触摸到乡村振兴的脉搏,更在学子心中播下“知农爱农、强农兴农”的种子。正如书记所说:“农业的未来,藏在年轻人敢想敢干的眼神里。”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正以“耕读教育”为笔,助力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。

(撰写:赵艳岭     审核:董慧  杨淑莉     上传:熊国保)